媒体报道

返回 >

关国光:简单照搬不现实

               来源:当代金融家 2006-12-6
  
  这里是一群“不知深浅”的年轻人。他们来自互联网产业,不约而同地在鼠标上发现了一片金矿—电子支付。于是奇观出现了:他们带着IT人的活力和网络人的敏感,各拉起一支“娃娃”军,勇敢地冲进了壁垒森严的金融业。

  当代金融家:作为独立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代表,您背后既没有传统的银行客户资源,也没有强大的电子商务网站支撑,您从事这个行业的初衷和动力何在?

  关国光:首先,这和我在1999年参与互联网行业的经历有关。支付业务和成功的互联网应用都是历史上毛利接近最高的生意。以美国为例,2004年所有与支付相关的收入已经超过了所有商业银行利差收入的总和,其中的2/3是由个人用户贡献的。

  从基本面上看:首先,亚洲较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达到1500美元以上之后,某一种电子支付占整体消费的比例就会明显上升,现金使用量按比例下降,我国起码有20多个大中城市已经超过了这个标准。其次,国内已经拥有比较成熟的用户群基础——8亿银行卡用户,1.4亿网民,4亿无线用户和7亿固定电话用户。这个庞大的用户群又进一步快速拉动新经济和传统经济可支付应用的成长。同时,我国金融支付基础建设和商业银行的大集中也完成了阶段性发展。

  以上基本面的第二个因素产生了巨大的市场空档,使独立第三方支付服务成为可能。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领域和以银行为代表的支付基础建设系统的交叉与融合已成为必然。新的支付服务将成为对现有支付服务体系的有效补充。

  但在实际运营中,团队的执行力是非常重要的。互联网的经验告诉我们,在高速发展时,快鱼吃慢鱼。我们要让快钱成为创新支付行业中的快鱼。

  当代金融家:除了远远望到基础客户群外,是什么样的应用引起您对电子支付做近距离考察的兴趣?哪些细微之处让你看到了商机?

  关国光:2001年前后,国内的移动梦网开放。不久我们突然发现,手机短信可以用来代收费了。那个时候,所有虚拟类的服务都出现飙升,净增长是200%~400%。结论是,任何一个变数都会引爆在当时那个狭窄空挡中所积蓄的购买力。有趣的是,梦网起初的目标是成为一个有各种各样内容和应用的服务平台,但阴差阳错,它也解决了许多数字服务的收费通道大难题。

  当时有一个看上去很奇怪的现象,即很多创新的数字服务在以300%、400%的速度攀升,但市场却非常接受成本很高的手机支付方式。这看上去像个悖论。但它也说明了,这个市场的效率很低。我对此的另外一个理解是:市场已经呈现出巨大的需求拉动,一个能够解决效率、解决成本的创新性支付服务,将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当代金融家:您认为目前电子支付的迅猛增长是否意味着它已进入黄金时代?

  关国光:电子支付的基础建设已经日趋完善,但是真正的潜力尚未充分挖掘出来,还有两个可以获得跨越式发展的大机会。首先,互联网使交易信息传播更趋于扁平化和高效,交易的本身会从传统的单向转变为双向,随之要求支持交易的支付服务也要从单向转变为双向。其次,传统产业将大面积嫁接电子支付,比如零售和机票,现在已全面推行电子客票,交易量和用户活跃程度都很可观。而且由于传统产业基数非常大,很快就会超过以往狭义的电子商务业务,成为线上支付最重要的增量。届时,电子支付行业才将真正进入黄金时代。

  当代金融家:作为独立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代表,您在运营中是否参考了国外模式,比如PayPal?

  关国光:快钱的模式虽然在以账号为核心的业务系统等方面与PayPal看似有相似之处,但任何支付服务的完成,都是要依靠某一种账户形式完成的。总体来说,中国和美国在支付行业基础建设、行业构成、信用体制、支付手段多样性以及商户和用户的组成上,都有着非常大的差别。简单模仿、照搬美国模式是不现实的。

  例如,在美国信用卡支付占据绝对优势地位,PayPal模式和系统也是理所当然以信用卡为主。但在国内目前的新媒体应用市场上,并不存在绝对主导的支付手段,而是商户同时要接受多种支付方式:货到付款、银行卡支付、手机代收、预付费卡等,以求最大限度地覆盖更多的用户群。此外,美国的互联网支付渗透度很高,用户年龄覆盖较宽,企业的电子商务开展较早,企业信息系统建设较为完善,传统银行卡收单业务非常成熟,由此产生的支付需求极为多样,但技术准备和业务实现却相对简易。因此,中国的支付服务提供商必须根据我们国家的行业基础建设和市场条件,不断开拓和创新,才能有发展。

  当代金融家:互联网的贯通使得银行、商户都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业务界限,您却始终强调,快钱在支付产业链中定位于独立第三方。原因何在?

  关国光:独立第三方包含有多层意思:专业,专注,独立和开放。随着行业的发展,交易量的高速增长和覆盖用户群的扩大,各相关主体,包括监管机关、合作银行、商户和用户,毫无疑问都对支付服务提供商的专业化水平要求非常高。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完善风险控制机制、服务的稳定性、系统安全和及时恢复能力、资金安全以及业务运营能力等。同时,快钱只专注于提供支付服务,并不经营BtoC、CtoC业务或其他新媒体应用。

  在新媒体和线下应用中,同业重叠度较高,即在一个应用领域中,有很多家商户提供相近的产品和服务。这种重叠度较高的市场情况在国内特别明显。如果快钱采取“独立”的市场定位,便可以在保障支付业务和用户信息公正性的同时,使快钱的服务尽可能覆盖所有应用和用户,成为开放的平台。理由很简单,在快钱与合作商户和用户之间,不存在业务竞争。

  当代金融家:支付行业本身属金融特种行业,支付也是银行的传统核心业务,第三方支付公司如何确定自己在支付链条上的坐标位置?

  关国光:第三方支付公司在市场上的定位各有不同,但具备强有力的增值业务开发能力,才有长期存在的价值和发展。在现有的银行卡在线支付过程中,支付实际发生在银行,而第三方支付公司主要的服务是同交易双方清算。如果第三方支付公司简单地批发银行服务,我觉得长期价值不大。原因很简单,因为功能高度趋同会引发价格战,这本身就会使第三方支付公司无法生存。

  快钱同许多商业银行进行直联,并依托银行的许多现有服务,同时投入大量产品和研发资源开发增值服务和行业解决方案。在同我们的商户、用户和银行合作中,实现多赢。

  需要指出的是,在新媒体的应用中,目前银行卡还不是其唯一的支付工具,因为用户和应用的特性,市场上存在着相当一部分非银行卡支付手段,例如手机扣费、电信挂单、网络游戏点卡、手机充值卡等,这些手段弥补了相当一部分新媒体支付服务空白。

  当代金融家:银联在线下支付交易中同样具有中转站的职能作用,而近来似乎也有意发展线上支付业务。这是否会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形成竞争?

  关国光:随着行业的发展和分工,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创新性增值服务将是依托现有金融基础建设的,应该是合作远远大于竞争。快钱早在2005年就同银联进行业务合作,同时,快钱与众多的商业银行也开展了各类业务合作。快钱立足于增值应用,对交易客户需求的把握以及对客户群粘性支付应用的开拓非常敏感,是搭建在金融基础建设和商户/用户之间的业务逻辑桥梁。当然,目前交易量的落地还是回到银联或商业银行。

  除了单纯支付业务的合作,目前快钱拥有近千万注册商户和用户群,随着市场的发展,用户群还会翻番。快钱同银联和商业银行的合作也会向产品服务的立体营销方向延展。

  当代金融家:第三方支付公司是否愿意纳入金融体系监管范畴?

  关国光:行业监管和准入是保障金融安全、行业健康发展、消费者利益以及市场和业务规范所必须的,我们相信管理办法将会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业发展将会提速。我们希望管理办法早日出台和实施。

  记者:于璐

  原文/来源连接:http://business.sohu.com/20061116/n24642268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