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返回 >

第三方支付成长密码

              新闻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2012年8月10日

  经济导报:第三方支付牌照原属稀缺资源,但央行在一年多的时间,接连发放5批共197张牌照。现在大多数企业都能拿到牌照,而且甚还有继续扩发之势。如此一来,数量会不会太多了?

  关国光:这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无论是197张或者是更多,都比较正常。我认为,目前所有获得牌照的企业,一年所处理的资金总量占全国全年资金总量的比例还是非常小的。

  第二,第一批和后面4批相比有着本质差别,后边4批中预付的支付企业比较多,也就是说跟流通环节相关的支付企业比较多。同时,区域性的特点比较明显。全国性、综合性支付企业的数量并没有增加。

  这个行业比前几年更加务实了。我想牌照比业务重要,去年,大家并不知道实际的情况怎么样,因为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这一年多,我们看到更加多的企业是静下心来重新审视市场、差分定位,考虑成长、创新的问题,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变化。

  所以总体来讲,我预计这一产业还有近20年的成长空间,未来3-5年是快速增长期。

  经济导报:未来3-5年,第三方支付能增长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关国光:第三方支付的定位是成为社会资金流转的重要补充,规模应该占到全国资金流转总量的5%到10%之间。

  我国资金流转效率跟发达国家相比,基本上差一倍左右。举个例子,同样是收入1000万元的两个企业,一个是美国企业,另外一个是中国企业,他们所需的资金量支持是完全不一样的。我国企业的资金量需求可能要比美国企业高一倍,因为我们流转效率低一倍,因此,我们要求流动性的规模可能比它高一倍,贷款也可能会高一倍,甚至股本金规模也要高一倍,我想这个空间对我们来讲是相当大的。

  其实,我国GDP的基数还会增长,其运转效率还会进一步提高,第三方增长的过程当中,总的市场盘子也在增长,所以总体而言,还有一个很长的发展成长期。虽然今年实体经济的增长有些放缓,但我们从全国性第三方支付企业却看不到这种迹象。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规模占全国资金流转总量的比例还很小。

  经济导报:目前已有近200家企业拿到牌照,会不会像其他行业一样向行业寡头集中?中小规模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有没有生存空间?

  关国光:我相信暂时不会,它跟产业的发展阶段有很大的关系。现在第三方支付还处于产业初期,高速增长期内暂时不会出现行业淘汰。

  支付本身是一个寄生性服务,它寄生在实体或者虚拟经济中,只要实体和虚拟经济具备多样性,第三方支付也会具备多样性。无论是服务业、生产制造业还是农业,它都会要求第三方支付贴近原先的业务形态,所以,我认为第三方支付有足够的生存空间。

  从产品和服务上来讲,第三方支付企业必须依靠原先的优势。现在运营商也拿到了牌照,运营商在切入的时候,和其他支付企业的切入不一样,运营商会更加依靠于原有的客户群。像快钱这种一直以企业为导向,面向客户,保持市场中立,专注做企业市场的,特点很明显。

  区域性差分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每个地区的产业集群不一样。比如上海地区服务行业增长非常快,第三方支付如果在上海寻求发展,就必须非常贴近于服务性行业。根据区域性差异而调整服务方式,这是第三方支付企业的改进空间。

  经济导报:目前第三方支付企业和银行的关系比较微妙,快钱与银行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这种关系是行业共性还是取决于快钱自身的模式?

  关国光: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公司业务,公司业务占其收入的70%至80%。在现在的经济环境下,公司业务也面临很大的挑战。银行需要更多的合作者开拓新的业务增量。包括新的产品和服务。我们跟银行之间的合作也会比以前简单,主要是先在一些接口上的合作,然后走向更加深层次的合作。从产品形态上而言,差分和创新的明显多样性比前面要多。

  所以,快钱与银行形成了相对比较清晰的价值链的合作关系。但是这样的合作模式不能代表支付行业的其他企业。商业银行早期是辨别不出支付企业之间区别的,但是经过几年之后,商业银行也有自己的差分,同时对支付企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就形成了不同的产业链。所以说,我觉得从快钱本身的角度而言,我们一定要走这条路,因为这条路会越走越宽,一旦损害银行的利益,那这条路一定是越走越窄。

新闻链接:http://roll.sohu.com/20120810/n350296831.shtml